热门关键词: 听力检测服务 助听器 耳聋耳鸣康复解决方案 耳内式助听器 骨导助听器
我们知道,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失灵,这种听力损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性聋 。
然而,年纪大了带来的老年性聋不仅仅是听不见声音或沟通困难,同时还因为衰老和听力损失,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如反应慢、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这实际上就是 中枢性老年性聋, 不是简单用“用进废退”四个字就能解释清楚的。
那么,中枢性老年性聋是如何发生的呢?又应该怎么有效干预呢?
这就要追溯到我们听力的发展过程,以及老年性聋的变化。
本文将以故事的形式来详细介绍中枢性老年性聋的发生,并给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故事有点长,慢慢 看来!)
故事是这么发展的
↓
在胎儿发育到约20周时,我们的听觉开始形成。
此时,我们能听到母亲发出的较低频的声音,这便是我们初次与父母“相识”。
我们也能听到妈妈的消化器官和其他身体部件发出的声音。
由于这种联系,建议妈妈采用唱歌胎教法作为第一个声刺激。
由于子宫并不隔音,所以我们也能听到妈妈所处环境中的一些低频噪音,这些声音也会被我们所记住。
我们在孕40周左右出生,随着更多地了解环境并储存为新的记忆,我们的听觉系统逐渐成 熟。
值得注意的是,出生后不久,我们就可以认出妈妈的声音。
但是,因为缺乏对爸爸声音的认识和记忆,直到几周后我们才能识别出爸爸的声音。
这表明听力是一种学习行为,我们不是一出生就具有完善的聆听能力,而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神经系统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能将更多的信号从耳朵传递到大脑。
变老前,听力慢慢发展...
当成长到1岁左右时,接受的声音信号更加完整,但此时 大脑并未发展到成人水平。
不过,聆听技能会不断发展,例如识别声音的方向、忍受噪音、在噪音中聆听、参与谈话、跟上语速较快的对话。
而这些聆听技能一直到12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从这一阶段开始,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储存和听觉技能仍在继续发展,所以说在我们变老之前听力是不断在发展的。
大约50岁开始,听力“走下坡路”...
听,是与生俱来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里,我们觉得它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当我们到50岁左右时,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到 60岁时,我们中 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听力有所下降。
到我们75岁时,我们中 大多数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逐渐丧失一些听觉能力和对声音的记忆。
听力不好,大脑也开始退化...
尽管听力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听到声音,不过已经无法在正常水平上感知声音,甚至有些声音可能完全听不到。
这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在噪音环境下出现听力问题。
例如 听不清小声说话,要求人们靠近并说话大声些,误解他人的对话,渐渐调高电视声,变得不再喜欢听音乐,或是在交流时常常觉得被孤立。
因为我们听声音以及进行语言交流 ,都是由人耳和大脑活动所控制的。
拥有良好的听力,可以让我们更有社会参与感,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大脑的活动能力并促进基本的认知功能发展。
而如果日常中缺乏声音刺激,大脑会逐渐退化,丧失或减弱处理声音的能力。
中枢性老年性聋发生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的下降,大脑也会发生变化,老年性聋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中枢性老年性聋。
当代研究证实,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患病在大约6~7年后也会加速整体和区域脑容量的减少。
纵向追踪研究对1100名老年弱听人士进行了长达11年的调查跟踪,结果表明,老年人听力下降或加重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对于保留大脑真实感非常重要,因为认知的过程就代表着人们在思考、学习、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
众多研究都表明,中枢老年性聋可能是导致记忆衰退、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大危险因素。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干预呢?
↓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
其实还是看似老掉牙的那句话,听力损失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康复。
从上文中枢性老年性聋的发生来看,我们知道,在50岁左右,听力可能就要“走下坡路”了, 建议每年能进行听力检查,此为早发现、早诊断。
如果确诊出有听力损失,建议尽早选配助听(如助听器)或辅听设备。 这些设备能帮助弱听人士听到更清晰的言语声和环境声。
除此之外,助听辅听设备还能帮助弱听人士重新训练一些重要的聆听技能,例如聆听周围的声音、远处的声音、不同方向的声音。
当然,这些设备可能无法解决所有的听力问题,例如想要听清语速较快的对话和外国口音,或因神经受损和声音处理过程受损所产生的背景噪音。
但是,它们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弱听人士改善听力,为其带来长期有益的大脑可塑性变化 ,这是避免造成更严重的诸如痴呆等疾病的重要措施。
本文标签: 助听器验配 医院助听器 听力评估机构 耳聋耳鸣解决方案
咨询热线
0757-8378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