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皮层再塑
最近的研究发现成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兴奋性。影像研究证实感觉缺失后中枢有相当大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大脑是动态的可对外周感觉器官功能缺失进行调节。猴的音频定位图(听觉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内部结构按声音频率的局部解剖或空间排列组合图谱)在蜗性聋数月后可重新编制。皮层缺乏相关刺激的区域重组后可对耳蜗的其他“处女”区域作出反应。这就意味着大脑只能“听”经过耳朵转换的频率。如果某一特定频率区域的刺激终止,大脑中对该外周损坏区域敏感的神经元就会改变其反应(51)。
耳鸣通常与听力损失相关联因而导致中枢重塑。Muhlnickel等用脑磁描记法(Magnetoencephalography)探究耳鸣患者听觉皮层的重组,发现耳鸣频率的皮层影像移至临近所期望的音频定位区域。耳鸣的强度与皮层重组量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严重耳鸣的听觉神经系统,尤其在听觉皮层的重塑变化可能在连续的耳鸣感受经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54、55)。在耳鸣患者耳鸣频率区域的影像可扩展两倍以上。异常的耳鸣神经系统重新编程的过程有可能通过增加高频刺激(高于耳鸣频率的频率)得以逆转,因为灵长类的听觉学习能力可以大大扩展频率图谱,所以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已经证明高频刺激(高频和超声)不但可以掩蔽耳鸣而且也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残抑(18、32)。
耳鸣掩蔽器已从宽带噪声发生器发展到大脑刺激器,其精华是广泛的耳鸣管理。未来的耳鸣装置将具有多感官多模式刺激的智能系统,能产生更多的残抑并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项目点评】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高雄88号1611
责任编辑:李宏会